
放輕鬆
照顧家人的壓力不小,需要適度的自我放鬆來抒壓,所謂「放輕鬆」,就是「安定交感神經,提升副交感神經」,雖然每個人放輕鬆的方法不同,沐浴和睡眠則是對多數人都有效的方法。其他如伸展運動、芳香治療、指壓按摩、瑜伽、坐禪、聽音樂、森林浴、沉浸在自己的興趣嗜好中,都是常見用來放鬆身心的方法。

愛的負荷
根據衞福部調查,在台灣,需要他人照顧生活起居的65歲以上長者有55萬人,因照顧家人而影響工作的人數超過231萬人,約佔全體工作人口的五分之一,此外,照顧者65%有憂鬱傾向,老人照顧老人讓家人擔心,為了照顧父母而辭去工作,又帶來經濟和身心壓力,照顧家人無疑是愛的負荷。

照顧者也須抒壓和喘息
照顧者的壓力有多大?美國醫學會設計的照顧者壓力自評表,透過18個問題讓照顧者自我診斷。面對照顧壓力,建議先把自己照顧好,才有能力照顧家人;不妨參加相關支持團體,調適好自己的心情;也可以尋求社會資源,協助照顧長輩,給自己時間和空間來喘息。

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
不管你願不願意,父母走向黃昏,需要你照顧的一天,遲早會來,「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」這本書的作者岸見一郎,分享照顧失智父親的經驗,例如父親經常忘記是否用過餐,只需淡淡地說「剛剛吃過了喔」;他建議常對父母說感謝的話,讓父母感受到自己有所貢獻。

和失智者相處三大技巧
和失智者相處有三大技巧,技巧一,活在失智者的時間裡,例如他說:「今天新聞說中美斷交了」,不要糾正:「那是40年前的事」;技巧二,建立固定的生活作息,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,可增加安全感;技巧三,適應失智者的行為,例如他堅持要睡在地上,就把棉被舖在地上讓他舒服的睡。

面對失智症患者的妄想
妄想是失智症的症狀之一,碰到這種狀況,要掌握「二不、二要」的互動原則,不否定、不責備、要同理、要轉移注意力,也就是「順著他的話說」,像是故事接龍一樣。例如患者說:「誰偷了我的錢?」,你就回答:「真是糟糕,我們一起來找吧!」患者說:「有人要拿刀子殺我」,你就回答:「現在沒事了,我們一起來看電視吧!」